深夜,崔玉书带着秦阳回到相府。
“少爷,您终于回来了,老爷子都等您半天了!”
家丁看到崔玉书,连忙将他们两人带到崔弼面前。
崔弼此时已经从七霞山回来。
只不过回来后他并没有去休息,而是坐在房间中等待着孙子回家。
“爷爷。”
崔玉书恭敬的来到崔弼面前,虽然在外面他天不怕地不怕,可在回到家里面对崔弼的时候,崔玉书心里还是有些发虚的。
“京城兵马司有个缺,九品的外参将,明天去报道。”
大乾武将官职有九个品级,崔弼在看到崔玉书的本事后,给他安排的位置很普通,看样子是想让他一步步历练上来。
尽管位置不高,可这代表着老爷子心态的转变。
崔玉书立刻冲上去激动地抱住了崔弼。
“哈哈,多谢爷爷!您对我真是太好了!”
被孙子这样抱住,崔弼似乎心情不错,淡淡的笑着,轻抚胡须道:
“你小子,在京想混个一官半职可不容易,先去部队熟悉熟悉,再找机会。”
崔弼的意思很明确,京城内的部队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升迁也很困难。
历朝历代,都是乱世出名将。
任何一个武将的军功都是需要用战争来铺设的。
崔弼安排孙子去兵马司,只是为了让他熟悉部队,真想在这里一步步升上去,基本是不可能的。
若是在部队里表现好,崔弼才会考虑将他送往边关战场历练。
那时候军功的积累,职位的升迁便会很快了。
崔玉书命好,生在王侯将相之家,一路都有长辈安排。
虽说经历波折,最后却也还是随了他的心意。
“多谢爷爷!我一定让您脸上有光!”
崔玉书猖狂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
这时崔弼的目光也放在了他身后的秦阳身上。
“你先回去休息吧,明日别迟到。”
“爷爷,我兄弟今天来还有事呢。”
崔玉书指了指秦阳开口说道。
崔弼瞪了他一眼。
“九殿下是陛下血脉,什么你的兄弟?”
“下去吧。”
眼看爷爷这是要把自己排除在外,崔玉书只好点点头,转身离开了这里。
在他走后,崔弼才终于开口道:
“九殿下今夜来此,不只是为了给老夫送孙子这么简单吧。”
“我想问问崔相,大理寺有什么案子,够让我住进武德殿。”
秦阳拱手抱拳,极为恭敬的问道。
崔弼的脸上露出几分惋惜,幽幽道:
“这件事不算什么秘密,这些年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少,只是因为无人敢提,告诉你也无妨。”
“哦?”
秦阳有些诧异,大理寺积压的案子多了去了,有这么大威力的倒是罕见。
“你知道西北王吗?”
“知道。”
秦阳记得这位西北王是八柱国之一的李家家主,乾帝年轻时的好兄弟,整个大乾唯一的异姓王。
当初西凉新皇登基,将整个西凉搞得民不聊生,差一点就退回刀耕火种的时代。
尽管治国不行,可西凉有前几代皇帝的积累,加上西凉新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欲要建功立业。
硬是抽干民脂民膏,凑出十余万铁骑,大举来犯。
当时的乾帝刚刚登基,大乾境内刚刚历经三年大旱,还遭西凉抓住机会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