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纶迅速反应过来,有些时候不是他想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而是人总有失察之时。</p>
这一刻他脸上浮现懊恼之色,又带着几分希冀道:“即便如此,他现在已经知道工部牵连到很多人,连陛下最疼爱的代王也在其中,或许他会知难而退。”</p>
“你看轻他了。”</p>
宁珩之一言做出决断,继而轻叹道:“你最不该把代王牵扯进来,倘若代王没有出面,沈望或许还会收敛一些,但是如今他退无可退,更不必说代王找的是那个薛淮。”</p>
“薛淮?”</p>
薛明纶脑海中浮现当日在他家中、薛淮审时度势的表现,镇定地说道:“元辅,下官那个远房侄儿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混不吝的性情。”</p>
“是吗?”</p>
宁珩之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看来这几年所谓宁党的烈火烹油之势,已经让很多官员迷住了双眼,就连薛明纶都变得盲目自信,不再像当年那样缜密细致。</p>
他明白人生总有起伏,没人能够永远站在高处,但是亲眼见到这艘船逐渐偏离方向,仍旧会有怅惘之感。</p>
近些年朝中可谓宁党一家独大,清流一派沉默寡言,次辅欧阳晦虽然见缝插针,终究无法撼动首辅的地位,这导致很多宁党骨干一点点飘上云端,失去该有的警惕和谨慎。</p>
薛明纶还想解释自己的苦衷,这时一名舍人敲响房门,得到允准后进来行礼道:“元辅,工部右侍郎李瓒求见。”</p>
宁珩之微微颔首道:“请。”</p>
李瓒进来的时候,脸色显得极其严肃。</p>
这让薛明纶心中一凛,李瓒不光是他的副手,亦是他的心腹之一。</p>
“拜见元辅。”</p>
李瓒向宁珩之行礼,然后转向对薛明纶说道:“部堂,下官刚刚得知,沈钦差带着查办处一众官员突然前往工部衙门。”</p>
薛明纶面色微变,但是多年的养气功夫不至于让他失态,因此点点头道:“知道了,你先下去罢。”</p>
“是。”</p>
李瓒不敢多留,朝二人行礼之后匆匆离去。</p>
房内再度安静下来,当下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p>
没有外人在场,薛明纶不再掩饰焦虑,急促地说道:“元辅,下官得回衙门看着,沈望这次摆明是来者不善。”</p>
他承认自己一时失察着了沈望的道,只因这些年沈望作为清流领袖并无建树,原以为将水搅浑就能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然能够顶着非议隐忍这么久,如今一出手便是破釜沉舟。</p>
认错归认错,薛明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把工部掀个底朝天。</p>
“你回去又能如何?”</p>
宁珩之抬手捏了捏眉心,平静地问道:“将查办处挡在工部的大门外面?还是公开和这位查案钦差针锋相对?”</p>
一句话就让薛明纶哑口无言。</p>
片刻过后,宁珩之沉吟道:“沈望这几日多半已经找到都水司的命门,同时还在等其他人的反应,你让代王出面无疑亲手给他送上把柄,他怎么可能不顺势查下去?你要明白此事终究是工部理亏,沈望不会被轻易吓退,你若出面只会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p>
薛明纶愧然道:“元辅金玉良言,下官犹如醍醐灌顶,只是难道任由他将这把火烧起来?”</p>
宁珩之此刻无心追究薛明纶那个愚蠢的决定,他思忖一会儿说道:“一个时辰之后你再回工部。”</p>
薛明纶明白这个安排的用意。</p>
让他一个时辰再回,那就代表查办处可以在工部大展拳脚。</p>
毕竟光靠两位侍郎和下面那些工部官员,绝对挡不住有圣旨作为凭仗的沈望。</p>
见他神思不宁,宁珩之缓缓道:“纸终究包不住火,你若硬顶上去,沈望一定会将军抽车,届时群情汹汹朝野震动,陛下盛怒之下,你极有可能保不住尚书之位。”</p>
他抬头看了一眼梁间那块写着“清慎勤”的御笔匾额,轻声道:“退一步,再退一步,陛下才能更加放心地用你。”</p>
薛明纶心绪翻涌,垂首道:“下官明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