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被烤成瓦罐鸡的朱高煦(2 / 2)

朱棣就站在妻子身旁,脸色铁青,双拳紧握,指甲深深陷入掌心。</p>

他看着天幕上那焦黑的尸骸,看着痛哭失声的妻子,再看看襁褓中那个懵懂无知、却已被命运打上“铜缸焚身”烙印的儿子……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寒意和巨大的荒谬感笼罩了他。</p>

他想斥责朱瞻基太过狠毒,可朱高煦那疯狂的一绊又仿佛在眼前。他想安慰妻子,却发现自己喉咙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p>

未来的自己,培养出的继承人,自己的孙子,亲手用如此酷烈的方式处决了自己的儿子……这其中的对错是非,如同乱麻,堵得他心口剧痛,几乎窒息!</p>

天幕画面并未在汉王府的血腥上过多停留,转而映照出更广阔的山河。</p>

旁白声起,带着一种历史特有的冷静与沉重:</p>

“宣德帝朱瞻基,承永乐之威,继洪熙之仁。经高煦之变,帝深知藩王拥兵之害,遂行‘柔削’之策。”</p>

画面中,一道道盖着皇帝宝玺的诏书发往各地藩府。</p>

不再是建文时期的激烈削夺,而是以“体恤宗亲”、“护卫京畿”等名义,温和而坚定地将诸藩护卫亲兵的指挥权、调动权,尽数收归朝廷。</p>

诸藩王府邸依旧巍峨,藩王尊荣依旧显赫,然其爪牙,已被悄然拔除。明初以来悬于帝座之上的藩王利剑,至此终被收入鞘中。</p>

然而,画面一转。恢弘的王府内,丝竹管弦,宴饮无度;广袤的藩田中,阡陌纵横,却皆为王产;繁华的市集旁,高悬“免榷”的王店日进斗金……</p>

旁白声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p>

“然兵权虽收,朝廷为示优渥,于宗室禄米、庄田赐予、商税蠲免等经济特权,却日益宽纵。藩王子孙繁衍,宗室人口如滚雪球般膨胀,禄米岁支渐成朝廷难以承受之重负……”</p>

画面下方,浮现出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p>

洪武朝:宗室人口约百人,岁支禄米约几十万石。</p>

永乐朝:宗室人口近千,岁支禄米近百万石。</p>

宣德朝:宗室人口数千,岁支禄米数百万石,几占天下税粮之半……</p>

龙椅之上,朱元璋身体猛地前倾!他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不断攀升的数字和王府奢靡的画面。先前看到朱高煦惨死的暴怒与不适,瞬间被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恐惧所取代!</p>

蝗虫!他仿佛看到无数只穿着朱家龙袍的“蝗虫”,正贪婪地趴伏在他亲手打下的大明江山上,疯狂地啃食着民脂民膏!</p>

藩王!他引以为傲、视为江山屏障的藩王制度!靖难之役的血腥教训犹在眼前,如今兵权虽削,可这些龙子龙孙,却以另一种更隐蔽、更可怕的方式,化身成了侵蚀国本的巨大蠹虫!终有一日,会将这煌煌大明……吃干抹净!</p>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被命运嘲弄的愤怒,让朱元璋感到一阵眩晕。他精心设计的藩屏,竟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p>

就在这满殿凝重、皇帝震怖之际,一个带着劫后余生般庆幸的声音,在晋王朱棡的位置上响起,虽极力压抑,却清晰可闻:</p>

“厚道!宣德这孩子……真真是厚道啊!”朱樉抚着自己的胸口,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感激,“美圭!我的孙儿美圭!他……他竟能承袭秦王之位!天可怜见!我晋藩一脉,终是……终是回到了济熺(朱棡世子)这一支!不绝嗣了!不绝嗣了!”</p>

他反复念叨着,眼中竟有泪光闪动。相较于朱高煦的惨烈,自己孙子朱美圭能平安继承王位,在朱樉看来,宣德皇帝已是天大的仁慈和厚道了。</p>

天幕画面归于平静,映照出北京紫禁城肃穆的飞檐斗拱。旁白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哀戚:</p>

“安南弃守,漠北息兵,宝船归港……外患暂平,内政初安。就当天下从此进入承平之时,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大明玉玺,被这含怒一掌震得四散飞溅!</p>

“莫非!莫非朕真……”朱元璋的声音因极致的情绪而扭曲嘶哑,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质问:</p>

“——克尽血亲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