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悠悠大运河旁\/这京城欣欣向荣\/青春荡漾\/嘿\/小生我游京此地\/斟酌许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来表达这京城之美……(海伦《游京》)
从成都到开封,千二百多公里,苏家父子走过长满水仙和荆棘的河边,空旷的夜晚,并不温柔的雪泥,连马匹都累死,终于在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的五六年月间抵达开封府。他们所遇见的也正遇见他们,一场滂沱的雨突如其来,雨势连绵直到初秋。从雨中的小巷,举子们带着滞冷与失眠,带来金色的橄榄与书籍,走向窗前,走向京华那永远陌生与完美的幻影中,那赞美的澎湃,向往的冲动,从他们体内的深处喷涌至周身。以至于在嘉佑四年(1059),当苏家父子再度入京,夜泊牛口时,苏轼面对当滩明月,山川一色,莽莽大荒,看着月光落入江流,想着不知多少人此刻正在死去,而他是那又一个醒来的人,记得那老去的闪电和雷声:
“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绝,横浸国南方。
车马无复见,纷纷操筏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
今来牛口渚,见月重凄凉。
却思旧游处,满目沙尘黄。”
开封城有四条河流从中穿过,发达的水系如血脉,新鲜给养源源不断送向中枢。蔡河从西南戴门楼入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河上有桥十一座,自陈州门的观桥,经过龙津桥(正对大内),再到戴门楼的四里桥。洪水从京城安上门溢出,毁坏官私房屋以万计,城中只得依靠木伐行人。河东、河北、京东、京西、湖北、西川等路均遭洪水,以河北路涝灾最重。五月,枢密使狄青家迁相国寺,洪水滔天时,狄青正坐在相国寺的大殿之上,京城的官民在凄风苦雨中领悟到了神的力量:狄青乃真龙临世!流言在风中如鬼火般摇曳,连狄青家的狗也加入进来,变成这来自远古的神秘链条的重要一环:生仔长角!天降异象击碎了仁宗和一些大臣对狄青的信任,慌忙除狄青枢密使之职,出判陈州。
重回山脚,人间如常。洪水掩埋须根,冲走足迹,却冲不走州桥夜市的灯火,属于又不属于色彩的世界不会就此与举子们永别。京城最有名的夜市莫过于州桥一带,从皇城南门—朱雀门出去,直往龙津桥,偏向东方便是州桥。孟元老和他的《东京梦华录》,让我们看到那片消失的城市曾经涌动的生命之浆:“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熬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鮓脯、炸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