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苏洵上书仁宗,辞以病不能赴阙并附十策:“臣不幸有负薪之疾,不能奔走道路,以副陛下搜扬之心。”老泉在这里化用《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的一段:“臣弘行能不足以称,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毕竟是有志于当世,他仍然不忘政治革新主张,“条为十通,以塞明诏”。相较于个人得失,社稷、家国、天下之忧,更深刻、更悲观、更寂寞。
善良的命运之绳,牵着我在陡峭的仕途边缘行走,功名的脚步声近了,却又离开。退回命运的一箭之地,我心旌如雪。摒弃欲望的苏洵,不再俯首贴耳,他又致书雷简夫、梅圣俞发泄胸中的自怜自伤之情。
在《答雷简夫书》中写道:“向者《权书》、《衡论》、《几策》,皆仆闲居之所为,其间虽多言今日之事,亦不自求出之于世,乃欧阳永叔以为可迫而进之。苟朝廷以为其言之可信,则何所事试?苟不信其平居之所云,而其一日仓卒之言,又何足信邪?”
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
梅圣俞收到苏洵的信后,理解老泉的“孤寒无援”,一想到他身后的苏轼与苏辙,梅公焕发出一种悲壮,为苏家也为大宋,他必得温以微焰,燃以星火,于是写下《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作为回复,劝其进京:
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
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
渊中必有鱼,与子自倘徉。
渊中苟无鱼,子特翫沧浪。
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皇。
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
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
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傍。
老人泉已无鱼可钓;苏轼苏辙,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的麒麟,岁月催人老,不要让其终老泉旁;当今天子圣明,劝君不要再玩沧浪。
“去为仲尼叹“,典出《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晋·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叹息时世无明君,伤周道不兴,悲嘉瑞遇获,因而说“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知已不能有所作为,其撰《春秋》也绝笔于“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