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在风口浪尖之上,如果没有一套被认可、被验证的治理体系,任何改革都将被当成权宜之计。
—
随着各项机制陆续落地,微博热搜再次被“星城模式”占据:
#艺人信用分制度试点星城#
#星城文娱产业整顿成效初显#
#凡星+芒果打造文娱治理新样板#
而在星城市政府官网上,一份名为《文娱产业治理机制白皮书(试行版)》正式上线,全文1.6万字,系统介绍了“艺人信用评分”“文化资本监管”“平台舆论责任”三大机制构架。
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
“看不懂,感觉是国家级操作。”
“原来娱乐圈不是靠黑红,而是可以靠制度的!”
“求全国推广,这不是治理明星,是保护文化。”
—
而在四九城某文化部会议室内,一场闭门评估会正在举行。
“目前星城制度试点成效显着,舆论积极,产业端反馈稳定。”一名文旅部司长汇报道,“我们建议将‘艺人信用评分机制’与‘资金来源登记制’列入下一阶段文化产业治理核心议题。”
另一位老干部则皱眉:“但你们别忘了,娱乐产业背后的资本并非完全透明,很多公司背后都有影子股东,这一机制要如何保障公平?”
“请放心。”那位司长笑了笑,“星城那边正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接,拟搭建‘文化产业透明平台’,同步打通工商、税务、平台信息流通。”
主席台上,一位年逾六旬的副部长点头道:“好。这个事,我们要盯紧。但星城试点给了我们一个样本。”
“不是喊口号,而是真能落地、管用。”
—
而在星城市政府办公区,一纸电报也悄然送达李一凡办公室。
“文旅部拟于下月派出专项调研组赴星城考察,首期拟推荐三项机制纳入文化产业治理国家样本评估。”
李一凡看完后,将文件轻轻合上。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用星城实践,打通了通往国家层面的改革渠道。
而这一次,他改革的不是土地、财政、干部,而是整个文化产业的运行逻辑——从信任危机中重新建构制度秩序,让娱乐,不再仅是流量的傀儡,而是文明的一部分。
他望向窗外,银杏叶飘落,在秋风中打着旋。
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