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揭开校园隐秘的角落(2 / 2)

甚至有一名家长控诉:自己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被宿舍同学长期“冷暴力”,反映三次无果后选择转学,校方一句“学生性格有缺陷”作为结论,拒不承担任何责任。

林允儿把这些材料汇总成文,交到李一凡办公桌上时,他一句话没说,翻阅了整整半小时。

最后,他用力合上那叠资料,起身走向窗边,声音低沉:“你说得对,机制不能只是算法和模型,它必须伸进这些最黑暗的角落。”

“这些地方,最怕光。”

……

机制办技术组连夜根据已有数据,设计出了“欺凌高危学校风险模型”,将所有学校按照“欺凌频次、处置质量、心理异常数据密度”三项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最终有18所学校被系统标注为红色警戒区。

当夜23:00,市委常委办公会紧急召开。

李一凡在会上提出:

“从即日起,凡是机制平台标注红色警示的学校,必须在七日内完成内部问责、教师追责、心理干预三项措施,市纪委、教育系统联合监督。”

他点名江南中学,责令副校长兼德育主任停职检查,启动专项审计,并向社会公开问责通报。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没有人出言反对。

因为所有人都看见了那封跳楼女孩的遗书,看见了她在最后一天还在试图找人倾诉,却始终没有等到回应。

舆情系统在这一天再次刷新预警阈值,但这一次,星城市并没有“被动跟进”,而是主动出击、主动审视、主动改革。

李一凡在机制平台主界面,新增了一个入口模块——

“校园欺凌红色标注预警系统”。

当他在系统中输入指令,十八所学校的地图位置一一浮现于眼前,每个学校都被标上了醒目的红色坐标点。

这些点,像一个个滴血的信号灯。

“从今天开始,任何孩子的哭声、任何家长的质疑,都不能再被埋进制度之外。”李一凡声音坚定。

“我们治理的不只是数据,是孩子的尊严,是家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