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这个年恐怕不太平。\"他指着天幕上密密麻麻的消息,\"你们看,欧洲已经乱起来了。萨克森和安哈尔特爆发了革命,年轻人喊着自由的口号走上街头。
汉诺威选择谈判,黑森-达姆施塔特却要镇压。这股风暴怕是不会这么快平息。\"
铜器匠小王兴奋地说:\"革命!自由!这不正是好事吗?\"
\"好事?\"老张冷笑一声,指着屏幕上的另一条消息,\"你再看看帕尔马,他们已经开始加强监视网了。
还有利珀-代特莫尔德,为了应对宪章集会,都开始设军火库了。这世道,怕是要大乱啊。\"
\"最让我担心的是疫病。\"木匠老李突然开口,\"你们看,印度的印多尔在闹流感,厄瓜多尔和柬埔寨都爆发了霍乱。这些地方可都是我们的老主顾啊。\"
虾球师傅点点头:\"而且朝鲜的同行还在挨饿,光州的布匹工人,江陵的木匠,日子都不好过。倒是俄国那边,渔业丰收还知道分给贫民。\"
\"师傅,我们该怎么办?\"年轻的学徒们都露出担忧的神色。
虾球师傅沉吟片刻:\"首先,我们得未雨绸缪。疫病这事可大可小,要储备些药材和口罩。
其次,看看塞尔维亚,他们面对阅兵式时选择了谦逊和正义,这是明智之举。我们也该低调行事,做好本分。\"
\"可是师傅,\"小王插话道,\"您看美国那边,连铜头蛇这样的反战者都有机会发声。这说明时代在变啊!\"
\"变归变,\"虾球师傅语重心长地说,\"但你看朝鲜上议院的构成:反动派微升,保守派仍占大多数,自由派虽有增长但比例不大。这说明什么?说明变革需要时间,需要智慧。\"
随后的日子里,工坊里的生产方式悄然改变。他们开始储备物资,改良工艺,既保留传统又尝试创新。
有人说这是在学萨克森的革新,有人说这是在学俄国的明智,但虾球师傅只是笑而不语。
一天傍晚,当工匠们收工时,远处传来了布道的钟声。那是从萨克森-科堡-哥达传来的激情布道声。
虾球师傅站在门口,看着天边的晚霞,若有所思地说:\"这个世界在变,有人在革命,有人在守旧;有人在分享,有人在监视;有人在结盟,比如阿根廷和秘鲁;
有人在打压,比如普鲁士压制奥地利在巴登的影响力,西班牙压制奥地利在布伦瑞克的影响力。但我们工匠,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本分,在变革中保持清醒,在动荡中寻找生机。\"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灯火依旧明亮。工匠们各自忙碌,有人在改良工艺,有人在计算账目,有人在练习新技法。
他们知道,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坚守本心,与时俱进,才能在大潮中站稳脚跟。而这,或许就是他们这些普通工匠对这个特殊时代的最好回应。
……
次日,工匠们开始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创作。老张和小王合作打造了一批自由女神像样式的银铜饰品,暗含欧洲革命风潮的寓意;
木匠老李制作了一批精致的药材箱,考虑到霍乱流行的形势;虾球师傅则带领几个学徒用漆器技艺创作了一系列寓意平安的摆件。大家互相借工具、搭手艺,配合默契。
等这批货品摆上集市,反响却是五花八门。
一位来自萨克森的商人看到那些暗含自由主题的饰品,立刻买下了一大批:\"这完美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心意!我要带回去卖给那些追求自由的学生。\"
几个本地的富商则对那些药材箱很感兴趣。\"现在到处都在闹疫病,\"一位富商一边挑选一边说,\"这些既实用又精美的药箱,送人自用都好。\"
但也有不少挑剔的声音。一位博学的老者指着银铜饰品直摇头:\"把自由女神像做得这么东方化,简直是对革命精神的亵渎!\"
还有个大夫对着药材箱评头论足:\"这些暗格的设计不够人性化,病急时拿东西多不方便。\"
最有意思的是一位来自朝鲜的商人,他看着那些平安摆件若有所思:\"你们这些工匠倒是活得滋润,知道制作这些吉祥物件。我们那边的工匠,现在只怕连饭都吃不饱。\"这话让周围的人都沉默了。
回到工坊,众人对市场的反应争论不休。
\"我就说我们应该做得更激进些!\"小王挥舞着手臂,\"你们看那个萨克森商人多捧场。现在是革命的时代,我们的作品也该大胆些。\"
\"胡闹!\"老张立即反驳,\"你是没听到那位老者的批评。再说了,现在各地都在加强监控,我们还是稳妥些好。\"
木匠老李叹了口气:\"可能我们该多考虑实用性。那个大夫说得对,药材箱的设计还是不够好。\"
\"我倒觉得应该完全改换风格,\"一个学徒插嘴道,\"你们没看到连保守的朝鲜贵族都在向美国示好吗?\"
\"但是你们看看朝鲜上议院的构成,\"另一个学徒反驳,\"保守派不还是占大多数吗?\"
议论声中,虾球师傅始终没有发表意见。直到夜深了,他才对还在争论的众人说:\"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时代在变,人心难测。
我们既要看到变革的机遇,也要警惕动荡的风险。与其争论不休,不如把每个人的建议都吸收一点,做出更多样的作品来。\"
这番话暂时平息了争论,但工匠们心里都明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谈何容易。
他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争论中互相启发,期待在动荡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