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工匠论事 三(1 / 2)

1844年6月的一天,虾球师傅的工坊内,空气中弥漫着木屑与颜料的味道。透过窗口射入的阳光洒在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工具上,工匠们围坐在一张擦得锃亮的长桌旁。

墙上的屏幕像往常一样闪烁着,投射出最新的时事画面。这些画面来自天上的“云眼”,不仅迅速传播消息,也成了工坊工匠们灵感的重要来源。

屏幕内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萨克森-科堡-哥达正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式,阵列整齐的士兵和耀眼的军徽让木雕匠皮克啧啧称奇;

朝鲜舰队抵达亚齐港的画面则让金工匠老罗沉思不语;至于越南与暹罗因烈士问题采取的强硬行动,似乎让擅长设计布料的蕾拉露出担忧的神情。

而旁遮普拒绝欧洲军事顾问团的消息引发了年轻画师乔伊的激烈讨论,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对外来干涉的反抗精神!”

“这些消息可有赚钱的机会?”陶器匠人阿多边擦拭手中的茶壶边问。他一语道破了关键,让所有人陷入了深思。

此刻,虾球师傅慢条斯理地放下手中的竹雕笔,“来来,先听我说两句。”工坊顿时安静下来。

他眯起眼睛,轻轻敲了敲桌子,“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机会,总藏在不经意间。”

于是,一场紧张而热烈的讨论展开了。皮克提议雕刻一套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阅兵场景,展现当时欧洲风情。

老罗则认为朝鲜舰队的到来很有意义,应该打造一系列金属浮雕,象征东方海上力量。蕾拉则建议用布料设计纪念越南和暹罗烈士的旗帜和徽章。

最后,在虾球师傅的拍板下,大家决定结合多个时事元素,制作一批多样化的工艺品:军徽雕刻、船型饰品、纪念旗帜以及以霍乱事件为灵感的“祈福瓶”。

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分工合作。皮克雕刻阅兵的军徽时,精雕细琢每一条纹理;老罗用火焰与锤子塑造出一艘艘精致的船型挂坠;

蕾拉则忙碌于染坊,试图调制象征烈士精神的鲜艳颜色。甚至乔伊也加入进来,绘制了一幅表现霍乱灾难的“祈福”版画,寓意战胜病疫的希望。

作品完成后,大家将它们带到了附近的市场中售卖。市场的热闹景象让工匠们兴奋不已,各色人群流连于摊位前。

有一位手持长烟斗的贵族绅士对萨克森阅兵军徽雕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称赞道:“这简直是对荣耀的完美呈现。”

另一边,一位年轻的母亲购买了一只祈福瓶,她激动地说:“听说这是驱灾避祸的,正好家里最近不顺。”

然而,也有顾客提出了刁钻的意见。一位挑剔的富商看着船型挂坠,冷笑道:“这做工粗糙,朝鲜船真有这么简单吗?”

一时间,工匠们脸色复杂,但虾球师傅从容不迫地解释,“这是简约之美,正因如此才更加有力。”

随着一天的结束,工坊的战果丰硕,但工匠们的反应却各不相同。皮克骄傲地展示着他的军徽雕刻,觉得自己的手艺被充分肯定;

蕾拉却有些沮丧,她的旗帜作品只卖出了寥寥几件;而老罗陷入了深思,对那位富商的批评耿耿于怀。

乔伊则是最激动的,他的版画意外受到当地传教士的青睐,对方甚至提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作品。

工坊内再次恢复平静,虾球师傅环视众人,缓缓说道:“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评价自然千差万别。

咱们做工匠的,不是要让所有人都满意,而是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力量。”他的话让工匠们沉默了片刻,又充满了干劲。

夜深了,工坊中灯火明亮,工匠们重新拿起了手中的工具,继续琢磨着各自的作品。他们的目光不再盯着屏幕,而是聚焦于眼前,期待着下一个天赐的机会。

---

1844年7月,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工坊的地板上,空气中充满了木屑和干草的清香。

工匠们围坐在屏幕前,再次聚焦于“云眼”投射出的时事画面。这一次,屏幕上的信息更加复杂多样,几乎让人应接不暇。

“葡萄牙修纳人要求独立,这可是动摇殖民统治的开端。”皮克一边削着木头一边说。

画面转向秘鲁和迈索尔分别讨论无期徒刑的施行,老罗眉头紧皱,“无期不得假释,这政策真够狠啊,不知道会不会引发民怨。”

接着,“两西西里的激情布道”吸引了乔伊的注意,“这种宗教热潮会不会带来新的灵感?也许可以画些表现信仰力量的作品。”

屏幕闪过英国暗中合理化柔佛保护国的曝光事件,虾球师傅冷哼一声:“这些大国做事,还真是表里不一。”

不过,当提到英国与美国执行《韦伯斯特—亚叙伯顿条约》时,工匠们的讨论更加激烈。蕾拉略带激动地说:“五大湖共享,这可是一种合作精神。”

但阿多却不以为然,“合作?不过是利益分割而已。”

“利珀-代特莫尔德发生的‘万国之春’,年轻人举起自由的旗帜,这才是真正的大事!”乔伊兴奋地插话。

与此同时,不丹因“西风东渐”的文化冲击而彻底告别延布传统,这让擅长设计异域风格的蕾拉找到了灵感。

虾球师傅看着众人的争论,缓缓说道:“这么多事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可以找到一条主线。

我们的工艺品,不仅要抓住热点,更要能体现时代的气息。”他顿了顿,“这次就试试结合这些事件,制作一系列既有传统又充满新意的作品。”

讨论结束后,工匠们再次分头行动。皮克决定以“万国之春”为主题,雕刻一幅热血沸腾的自由战士场景,他专注地刻画着手持旗帜的青年,每一根旗杆的纹路都精心雕琢。

老罗则尝试制作以两西西里宗教布道为灵感的金属圣像,他将一位布道者的身影镌刻在银盘上,意图表现宗教的庄严与力量。

蕾拉则迷上了不丹文化,她花费数日研究延布传统服饰的图案和纹理,最终设计了一系列融合东方风格的手工织品。

至于乔伊,他大胆创作了一幅版画,表现英国与美国划分五大湖的场景,他在画中加入了象征性的握手图案和湖泊间跃起的鱼群,以传达“共享”的主题。

“云眼”中关于流感的报道也没有被忽视。虾球师傅亲自上阵,他设计了一款“流感守护符瓶”,瓶身上绘有祈福的符号和精致的细线花纹,用于装祛病的草药,寄托人们对健康的愿望。

几天后,工匠们带着作品来到市场。这一次的摊位上,摆满了自由战士雕像、宗教圣像、东方风织品、五大湖版画和祈福符瓶。

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向摊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一位年轻学生站在自由战士雕像前,满眼激动,“这是对我们梦想的完美写照!”他说着掏出仅有的几个硬币,执意买下了一件小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