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官员论事 三(2 / 2)

刑部下令强化民间监视网络,严查“扰乱民心”之言论;兵部拟派遣密使赴东南探查,伺机行事;户部发出通告,严禁地方擅动边民移居,以防冲突扩大;

而吏部则下令加强官学教授力量,试图以学术引导舆论,维稳局势。

这些政策传达下去,又在民间掀起一阵风波。

乡民对礼部的限制令褒贬不一,信仰传统者视为正道,然已改信外来宗教者则痛斥为“逆天之行”。

刑部的监视政策更让人心惶惶,茶馆中议论的人数骤减,市井间行人对陌生人多了一份戒备。

户部的禁令引发边地愤怒,“禁我们搬迁?叫我们怎么活!”有汉子愤然拔刀,却被捕快围剿,杳无音讯。

与此同时,吏部的教授令反倒在士林中赢得些许好评,但底层百姓对此却漠不关心,“读书救不了命,还是给碗饭来得实在。”

虾球大人的铁腕再次显现。针对不满礼部政策的宗教人士,刑部迅速调派兵勇镇压,甚至一夜之间焚毁数座礼拜堂。

刑部监视网络的效果也渐显,无论是谁,只要公开对新政表达异议,便会被迅速拘捕。一些激愤之士更被当街示众,以儆效尤。

户部的政策更是引发了边地的冲突。禁令颁布后,部分移民聚集反抗,被虾球府派来的兵勇镇压,数十人被斩杀,余者或逃或降,风声渐息。

然暗潮涌动,虾球大人府邸外的民怨已然如夏夜雷云,似在酝酿新一轮风暴。

夜幕降临,虾球大人负手而立,遥望天幕自语:“天下纷争,各方角力。此局虽可暂稳,然万变不离其宗——得人心者得天下。众卿,此言当铭于心。”

百官皆肃然点头,内心却各有思量。

---

中原的暑气在八月渐退,虾球大人的官邸却依旧如夏雷般热闹。各地事务频传而来,天幕再度展开,映照出远方的变局与血火。

“奥地利又在摩德纳动作,这次是打压法国。”兵部尚书先开了口,眼神锐利,“法奥明争暗斗,欧洲局势愈加胶着。”

“同样的手段,俄国也在摩尔达维亚打压法国。”礼部尚书沉吟,“列强相争,削弱对手以自强,实乃惯用伎俩。”

吏部尚书冷笑:“这倒让法国自顾不暇,听闻两西西里因其谣言而对其评价大为反感,看来煽风点火也有失手的时候。”

另一幕画面展现萨克森-魏玛的自由派欢呼。“阴谋成了?”吏部尚书挑眉,“却不知此等自由风潮能否真正掀起波澜,恐怕不过是昙花一现。”

“而摩德纳则干脆直接。”刑部侍郎点指天幕,“自由者起义被镇压得干净利落,这才是稳国之道。”

画面一转,映出两西西里充满激情的布道场景,礼部尚书若有所思:“这倒是奇事,莫非信仰能唤醒民心?”

然而,众人尚未细议,天幕再度变化,展现出东洋之地的大动作。“日本被纳入美国势力圈?”

礼部尚书震惊之余,画面已经进一步揭示。明治维新开启,天皇权力被恢复,宪法制定,工业改革紧锣密鼓。“江户幕府倾覆而皇权重兴,这等魄力令人钦佩。”

户部侍郎赞叹,“日本此举,若能摆脱西方的钳制,将成中原一大劲敌。”

兵部尚书却皱起眉头:“恐怕未必能挣脱列强魔掌。工业化看似强国之道,却易为外人所控。”

正议间,天幕展现琅勃拉邦的使团,与朝鲜的关系再进一步,令礼部尚书不禁摇头:“南邦频频往来朝鲜,终是为列强所用。”

清国的画面随即跃入眼帘,两次血腥镇压反满乱党的场景让全场一片沉默。刑部侍郎轻叹:“杀伐虽重,乱党声势却止,或许无奈中也有成效。”

最后,画面切入阿勒颇之地,奥斯曼以收复为由对埃及宣战,战火燃起。虾球大人眉头微皱:“奥斯曼此举,意在重夺区域控制。然则战火一开,后果难测。”

翌日,虾球府衙的政令再度传达:

礼部决定增强对中原宗教势力的监察,避免布道的煽动性言辞引发混乱;

刑部命令加强对民间社团的渗透,严控自由派势力;户部则制定新的边贸条例,借鉴日本工业改革的条款以尝试推进本土工艺进步;

吏部发布政令,鼓励地方官员向朝廷呈交稳定民心的各类新策。

这些新政的颁布再一次掀起民间的反响。礼部的监察令令乡间宗教人士叫苦不迭,纷纷抱怨官府干涉过多;

刑部的政策让社团活动趋于隐秘,民间聚会大幅减少;户部的工艺改革试图扶持工匠,却因税赋提升引发商贾的强烈不满:“这哪里是扶持,分明是加重负担!”

吏部的新政则受到地方官员的热捧,却在百姓中几无波澜。

面对涌现的批评声浪,虾球大人再次以铁腕压制异议。礼部派出大批官员巡查乡间教会,凡有不满者立即封堂驱逐;

刑部的密探网络更是如影随形,凡传播自由派思想者均被严惩。

至于对户部政策不满的商贾,有人公开抗议后被以“扰乱秩序”罪名流放边陲,其余者噤若寒蝉。

夜晚的虾球府邸,依旧灯火通明。虾球大人负手立于庭院,凝视着天幕中逐渐黯淡的画面,自语道:“列强棋局,风云无尽。

中原虽静,但这平静背后的暗流,终有一天会将我等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