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文人与报纸(2 / 2)

然而,书信传递过程终究不慎暴露了。某日清晨,朝廷鹰犬突然冲入几位先生的家中,搜查信件并将他们视为“异端”。

顾先生虽年迈,但反应机敏,及时销毁了一部分书信,随后仓皇逃入乡间。秦先生因书信被抄,遭受严刑拷打,却拒不供出其他同道,只能含冤而亡。

李先生虽然逃脱追捕,却也不得不以化名隐居,整日如惊弓之鸟般惶恐不安。

消息传到各地学堂时,学生们的反应千差万别。有些学生被这些先生们的遭遇激发了斗志,纷纷聚集在学堂外抗议,甚至有人冒险抄写被没收的信件,企图传递更多真相。

他们坚信先生的言论是为了唤醒整个民族的良知,因此不惜与朝廷对抗。但更多的学生选择低头认命,他们害怕连累家人,更害怕被视为叛逆,索性装作对这些事一无所知,只默默上课,按部就班完成日常学业。

还有一些学生心怀不满,却不敢公开发声,只能聚集在茶馆或酒楼的小角落里,低声讨论局势。他们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有人提议趁乱出逃,有人则在盘算如何投身某一势力,以求自保。

这些风波的核心人物之一——顾先生,虽已隐居乡野,却未放弃对教育的热忱。他深知自己的影响力已不复从前,但他相信,自己留给学生们的思想火种,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他在某个风高月黑之夜,写下一封寄往未知未来的信件:“我虽一介书生,难逆时代洪流,然读书人之志,当以天下为己任。今日之困境,或能换来明日之曙光。愿吾之学生,不负书香,不负家国。”

那封信最终未能送出,顾先生也在多年后以无名之身病逝于乡村。但他的弟子中,仍有几位将他的思想融入教学,虽然方式更加隐晦,却始终致力于以传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影响下一代。

这场悄无声息的文化启蒙,最终在若干年后通过另一代学生的觉醒,推动了社会更深层次的变化。

而那些曾在茶馆低声腹诽的年轻学子,有的成为了后来揭竿而起的英雄,有的则在岁月的打磨下放弃理想,甚至加入了镇压反叛的队伍。

时代的洪流总是将人冲向不同的方向,但不变的是,每一个人都在这场历史的涌动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哪怕只是短暂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