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家出身的文臣和武将皆是反对,更想推一名世家代表当接任大都督一职。
为了不让谢闻舟难做,又为了执行攻略襄北之策,明子实便主动将大都督一职让给了他看好的燕渤宜。
燕渤宜是谢闻舟的妹夫,世家出身,同时能力出众。
硬要找缺点的话,就是年轻。
可年轻又如何,只要能打胜仗,年龄便不是问题。
在一众将领中,明子实推举了燕渤宜。
“……将军,你的恩情,渤宜定会铭记于心。”燕渤宜由衷感激明子实的赏识。
在处理完这摊子事后,文臣的怒火总算平息了下来,谢闻舟这才松了口气。
但他处理完这两件事情后,他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便是如何对待已经称帝的夏侯世和丁云翼?
夏侯世刚刚称帝,要是出兵征伐彰显武威的话……很有可能会先对临州下手!
如今主战的武将派衰弱,士气也不足,没办法再进行作战……
既然如此,看来就只能对夏侯世称臣了……以一时屈辱,换取发展时间。
在考虑一阵过后,谢闻舟派人向夏侯世上表称臣。
而夏侯氏投桃报李,册封谢闻舟为临王。
如此一来,谢闻舟便暂时不用面对北边的军事压力。
……
另一边,襄江郡府内,陈云轩同样讨论着该如何对待两个皇帝。
赤惠天子将天子位禅让给了夏侯世,业国的创立在流程上合情合理。
而身为皇族后裔的丁云翼则自立为皇帝,承袭赤朝国号,高举讨伐篡位逆贼大旗。
承认哪一势力为正统,都会得罪另一势力。
此外,赤朝既亡,陈云轩势力也必须考虑起自家身份。
是对其中一个势力称臣,还是说同样称帝?
“同曦,青璃,你们怎么看?该如何对待夏侯、丁、谢三家?”陈云轩率先开口。
听到发问,顾青璃给出分析:“我军向来与丁云翼势力交好,而多与夏侯世势力交战。”
“若是选择承认夏侯世而非丁云翼,恐怕现有的贸易网络会受到极大波动,影响我军势力商业发展。”
“另外,谢闻舟已向夏侯世上表称臣,两军形同结盟。”
“为了对抗“业临”之盟,我军更应与丁云翼势力交好。”
林同曦点点头,附和起顾青璃的分析。
即便顾青璃不说,林同曦自己也会主张交好丁云翼。
在系统升级到7.0的时候,他便解锁了【外交】板块。
在【外交】板块中,丁云翼势力对于陈云轩势力好感度最高,为99,几近100。
至于夏侯世则态度冷漠,维持在50左右。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陈云轩势力先前窝在襄州南部,中间隔着个丁云翼,陈军和夏侯军没什么冲突。
之前,为了与陈云轩势力交好,夏侯靖多次对陈云轩进行封赏,先是封襄州刺史和襄州牧,接着又授予定襄侯。
即便先前打了襄北之战,但陈云轩主要讨伐的也只是谢闻舟势力,未曾对夏侯靖军队造成伤亡。
因此,夏侯世势力对陈云轩势力的态度不算糟糕。
至于谢闻舟的态度嘛……可谓糟透,已经来到了-50。
抢了南方的岭州不说,还在襄北一战中击溃了谢闻舟的精锐,夺得了他们心心念念的襄江郡,就连到手一阵子的云梦、翼南二郡都没了。
“军师大人分析得不错,我也主张交好丁云翼。”林同曦随后给出理由:“虽说我们拿下了他们占有的襄州北部,可云轩兄毕竟有着襄州刺史的职务,本就有统治襄州北部的名分。”
“有大义名分在,即便丁云翼有所芥蒂,但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何况我们救下了于昌明等重要人物,更于瑞和镇时护送过丁云翼,两军关系可谓是牢不可破。”
陈云轩点点头,肯定道:“二位所言有理,只是在下仍有一点疑惑,是要向丁云翼称臣,还是说静观其变?”
“我觉得吧……静观其变比较好,以旧臣身份自居,只表达友好,对称帝一事模糊化处理。”林同曦表达了他的看法。
“……”听到林同曦的意见,顾青璃思考一阵,也跟着同意起林同曦的意见:“同曦所言极是,称臣反倒容易受制于丁云翼势力。”
“此外,我已让小九打听过,有一部分势力不太认可丁云翼称帝一事,譬如明和书院。”
“若是按同曦所说,我等或可团结这一部分势力。”
听了二人的意见后,陈云轩也得出了结论:“在下明白了,既然如此,便采纳二位‘结好丁云翼’之策,只行结好,不提君臣。”
等到二人离开侯府后,陈云轩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就在这时,陈云轩的亲信带来了一条消息。
“报告主公,护盛会总舵主高兆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