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无名史诗的魔法解密(2 / 2)

“我就是不太能接受啊。所以从今天起,青灵魔女你就是我最亲密的朋友了。”

青灵魔女听后愣住了。

她总是这样,表情难以捉摸,戴着面具时更是让人看不透她在想什么。

“…………。亲友吗。我倒是没问题。不过既然是亲友关系了,你得考虑到,可能以后咱俩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诶,亲友之上还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不懂那就算了。更重要的是,既然是亲友关系,叫我‘青灵魔女’就显得有点客气了。直接叫我名字或姓氏吧。”

“啊,这样啊。习惯了叫你青灵魔女。你是叫青,青……是什么来着?青森?青木?你家门牌上写的是哪个?”

“是青山。青山日和。”

“那就叫你日和好了。”

“就这么直接叫名字吗……你这家伙和我之间的距离感到底怎么回事,真是的。”

青灵魔女(现在是日和)嘟囔着,拉住她的袖子,我单手把还在跳跃的雪鼩抱起来,兴奋地带着他们进屋。

三个人就能玩更多有趣的游戏!两个人能玩的纸牌游戏真是少得可怜,玩起来也没什么意思。三个人一起玩桌游,游戏内容也更多了,真是太棒了。

有朋友真好!不过,应该不会再增加朋友了吧。

接下来的上午,我们三人玩得不亦乐乎,打了好几轮纸牌和桌游。

大日向教授在纸牌和桌游方面都很强。除了他的策略高明,嘴巴也厉害。

明明看似是互有好处的提议,按照他说的做,结果总是他赢了。即便拒绝了大日向教授的要求,结果也还是输。真强,简直无解。

出于报复,我在叠积木和双六游戏上展现了我的实力,但无论怎么赢,日和总是只能拿到第二或第三。她不满地嘟囔了几句。

事实上,她有一次在桌游中拿到第一,不过她冲着无辜的雪鼩发火,说是“接待游戏”,自己提议作废,最后那局算作无效。

我不太清楚那局游戏到底是不是“接待游戏”,如果真是的话,那她的接待技巧也太高明了。

午饭我们简单做了些盐烤鲑鱼、锅饭、腌黄瓜和味增汤,全部都是自家做的。

日和没什么反应,因为她经常来吃饭。雪鼩倒是夸张地高兴,狠狠地把面前的小碟和食物埋了进去。

真好吃吧?好吃吧?我做的菜可是一流的。记得小时候在家庭课上,我第一次用刀做了个苹果兔(还是逼真版),让老师都惊呆了。能巧手做菜的,肯定不是厨艺差的那类人。

吃完饭,大家都饱了,气氛也不再适合继续玩游戏,便转向了轻松的休息时光。

边喝着大日向教授带来的茶叶泡的茶,边聊起了他的近况。

“教授,你平时看起来挺忙,今天就没事了吗?”

“没问题,今天我特地空出了时间。”

“那平时一定很忙吧?”

“是的,确实很忙。”

“最近都在忙些什么?还是在上课、做研究吗?”

“嗯,最近做的有趣的事是……”

雪鼩抱着小小的胳膊沉思了片刻。

这时,青灵魔女——不,应该叫日和——把面具挪开,抿了一口茶,插话道:“我知道的有一部《无名史诗》挺有意思的,大利要不要也听听?”

“哦?《无名史诗》……!”

我完全不明白那是什么,但单凭名字的响亮就让我觉得很有趣。

那种中学生时对“无名”或“无双”之类的词语充满兴趣的感觉又回来了,真让人兴奋啊!

“你感兴趣吗?那我简单跟你说说吧。

《无名史诗假设》是一个可能涉及到魔法语言学核心的假设。这个假设是在通过东北狩猎协会和北海道魔兽农场的使者们获取了大量魔法咒语样本后,逐渐显现出来的。”

她接着解释道,魔法咏唱文中,似乎有一些时间顺序和关联可以看出来。

某些魔法咏唱内容和其他魔法咏唱内容相互关联,魔法效果也有联系。

由此推测,实际上很多魔法咏唱文可能都是从某个庞大的文献中提取出来的片段。

“这个假设的提出,最大的契机来自于‘诅杀咒语’和‘反射咒语’。

有一种诅咒他人至死的‘诅杀咒语’,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爱你,纳图·亚维,但我是恶魔克拉拉,所以巴伊恩,这就是我的克拉拉之爱,菲菲·亚维。’”

说着,大日向教授拿起纸张,写下了咒语的日文翻译。

我读着翻译,顿时目瞪口呆。这咏唱文的效果竟然是诅杀,简直太恐怖了吧?

“恶魔真是太可怕了,爱意歪曲得不成样子。”

“我也有点这样觉得。然后,北海道魔兽农场的魔女们使用的反射魔法咒语是这样的:

‘最重要的是首先爱自己,嗯,亚维。’”

教授说着,又在“诅杀咒语”的下方写下了反射咒语的日文翻译。

对比两者,确实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简直是一种对话的交锋。

首先,

“我爱你,但我是恶魔,所以这就是我的爱。”

恶魔在说出这种话时,试图用诅咒杀死某个人。

然而,被诅咒的人却回应道:

“最重要的是首先爱自己。”

于是,被歪曲的爱与诅咒被反射回恶魔。

“这个嘛,恶魔告白,结果告白对象,应该是某种圣职者被拒绝了吧?这种话题应该是圣职者才会说的。”

“对!完全就是这样!这不仅是一次对话,而且从魔法效果上来看,也确实是在反射诅杀咒语。

使用这个咒语的魔女曾经困惑过,为什么要说‘先爱自己’这种话会变成反射魔法。但从诅杀魔法的咏唱文来看,这样解释,简直明了无比。”

“哈,原来如此啊。”

真是太有趣了。

我曾经觉得魔法咏唱文的翻译挺有诗意的,

但没想到它真的是诗,或者说,它确实是某种诗意的文章的一部分。

如果这么说的话,倒真是情理之中。

“在魔法语言学科,主流的学说认为,所有的魔法咏唱文都是从一部史诗中引用出来的。我们把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壮丽史诗暂时称作‘无名史诗’。”

“这名字也太棒了吧!我真想送个魔杖给起这个名字的人。”

“哈哈,我会转告他的。”

从这些咏唱文中,我们只能看到‘无名史诗’的零碎片段,至于它的全貌,至今还是完全无法知晓。

不过,确实有些事情已经相当明确了:其中有恶魔和圣职者的角色,故事的某个阶段甚至会有人成为国王。

所有魔法的源泉,竟然都是这部‘无名史诗’。真是想读一读啊!

“等你完全解开‘无名史诗’的谜团,记得告诉我啊。我真的很感兴趣。”

“当然,没问题。对我来说,解开‘无名史诗’的真相,可能就是解开引发格雷姆林灾难的香塔克座流星群的来历。虽然灾难已经发生,但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呢?知道它的根源总是没错的。”

她顿了顿,接着说:

“……其实,我自己也超级想知道‘无名史诗’的全部内容!”

“我知道的那篇关于冰冻魔法的咏唱文挺悲伤的,难道它里面也有希望的部分吗?”

“哦,难道也有那种结局超惨的史诗吗?那我可不喜欢。”

“怎么样呢?我不认为会是纯粹的坏结局。就算是坏结局,至少也会包含某种教训吧?当然,如果是个有好结局的史诗,那我就太高兴了。”

接下来我们聊了很久‘无名史诗’的谜题。

魔石的加工和格雷姆林的研究都很深奥,

而魔法语言学,也同样复杂且引人入胜。

未来的研究进展,真让人充满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