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得偿所愿(2 / 2)

几个与萧鸣同窗的少年又羡又佩地拍着他的肩膀,嚷嚷着要他请客。

萧母一边抹眼泪一边往差役手里塞红包,连声道谢。

萧家的院子里摆开了流水席,村民们带来的贺礼堆成了小山。

酿了十年的桂花酒开了封,新宰的肥羊在火上烤得滋滋作响。

孩童们追逐嬉戏,妇人们忙着传菜倒酒,男人们高声谈论着萧家又出了个文曲星。

苏摇忙着给众人分糖糕,一转身却不见了今日的主角。

她在作坊门口找到了萧鸣。

青年独自站在廊下,阳光透过格栅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正望着作坊里忙碌的景象出神。

大锅里翻滚的金色糖浆,工人们古铜色臂膀上滚落的汗珠,还有称糖时铜秤发出的清脆声响。

那专注的神情,就像读书人遇见珍本古籍般虔诚。

她看见萧鸣的指尖在身侧轻轻颤动,像是在模拟打算盘的动作;

他的嘴唇无声地开合,仿佛在计算着糖浆与水的配比。

这个少年心中的热望,从来不是金榜题名时的荣耀。

而是生意场上的运筹帷幄,是看着自己的商品被人喜爱的满足,是铜钱落入钱箱时那清脆的声响。

\"三弟?\"苏摇轻声唤道。

萧鸣回过神,眼角还带着笑意:\"二嫂。\"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这个少年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功名利禄。

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于他不过是打开商道的钥匙;

那些挑灯夜读的时光,都是在为今日的梦想铺路。

他的眼神清澈见底,映照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不是官袍加身的威风,而是算盘珠响的满足。

次日天刚蒙蒙亮,萧鸣就穿戴整齐候在苏摇房前。

晨露打湿了他的布鞋,手中的秀才方巾却护得仔细。

当苏摇推开房门时,看见青年在晨曦中站得笔直,眉宇间褪去了最后一丝稚气。

\"二嫂,我做到了。\"

他双手奉上方巾,声音沉稳有力。

苏摇接过这方织着暗纹的青巾,指尖抚过细密的经纬。

这块普通的青布,承载着多少寒窗苦读的日夜。

寅时的孤灯,子夜的诵读,盛夏的汗滴。

她抬头望着这个已经比她高出半头的青年。

忽然想起,他病弱时蜷缩在床榻上的模样。

想起他第一次执笔时颤抖的手。

想起他在桃花树下说\"我想做生意\"时眼中的光芒。

\"去吧,王大哥在铺子里等你。\"

她柔声说着,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从今天起,你既是读书人,也是生意人。

这两重身份,都要对得起。\"

萧鸣深深作揖,衣袂在晨风中轻轻摆动。

当他转身走向门口走去,背影挺拔如松。

苏摇望着他挺直的背影,忽然一片桃花飘落肩头。

原来院角的老桃树在这个深秋,不合时宜地开了朵花。

她捻起这枚不合时令的桃花,忽然想起去年那个站在满树繁花下忐忑不安的少年。

如今花开花落,破茧成蝶。

萧鸣终究循着心中的那道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一条既非纯粹商贾,也非传统文人的,独属于萧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