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黑子转粉?不可能!(2 / 2)

带着这样的疑惑,网友们继续往下看。

“先声明一点,我之前对于昆导的抹黑都是夹杂着个人情绪在里面,我在这里真诚的向昆导道歉,从今天起,我就是昆导最忠诚的粉丝!”

这话让一片网友直呼不可能。

杨立由黑转红了?!

“所有人都知道,艺术工作者们创作战争片的本意,就是为了反思战争,反思当时的社会现象,国内很多战争片都忽略了这一点,但【高山下的花环】就做到了。”

“整部电影的剧情,可以分为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阶段,也是主人公赵蒙生心理蜕变的三个阶段,接下来就让我来一一分析。”

“第一个阶段,战前,这个时候的战争尚未打响,赵蒙生只是一个下连队镀金的红色干部子弟……”

杨立写这篇稿子是花了心血的,洋洋洒洒两三千字的长文,以赵蒙生的蜕变为角度,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将电影的内核与深意分析了出来。

其中包括反思战争,反思当时部队战士们普遍生活困顿,还有部队上层对于战斗的盲目指挥,以及盛行官僚主义等等方面。

简单来说,【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很感人的影片没错,但很多感人催泪的剧情,实际上都值得去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比如梁三喜的那封带血的欠账单,比如小东北因为炮弹失效而牺牲,比如靳开来救了全连战士,上头却不近人情,不愿意给勋章……

这些问题是在当时的年代真实存在的,而且十分尖锐。

很多观众其实并不会思考到这个层面,但看到杨立的文章,再细细一想,立刻就惊叹不已。

昆导是真敢拍啊!

虽说过去了几十年,但那个时候的事情却是鲜有人提及,别说是拍出来了,就连说都不敢说。

可昆导就是这么勇,直接给拍出来了!

“……除了故事本身立意深远,值得所有人思考,昆导塑造人物的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赵蒙生就不用多说了,从一个纨绔的干部子弟,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铁血军人,他的转变并不生硬,而是恰到好处,他是一块金子,只不过蒙尘了,在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之后,重新变得光辉璀璨起来。”

“梁三喜,一个憨厚老实,但是深深的爱着国家,愿意为国家和军队奉献一生的战士,而且还是一位好连长,【华夏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句台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靳开来……”

“雷震……”

“这些人物都相当鲜明,他们口中的那种台词也是让人印象深刻,说是台词的天花板也不为过。”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这是昆导第二次在电影中出演主角,他的演技堪称登峰造极。我从未想过在一个二十岁的演员身上,能够看到如此惊艳的演技,极具爆发力的表演,让人浑身战栗。想必看过电影的人,对于他那个眼神应该是很难忘记的。”

“当然,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十分有张力,昆导挑选演员一向是非常有眼光的。”

“最后做个总结,如果满分十分,【高山下的花环】我愿意给一百分,没有看的,强烈建议去看,我已经订了后面几天的票,连刷十遍。”

“最后的最后,再次向昆导表达我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