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左部覆灭,湖广归复(四)(1 / 2)

衡州府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左良玉这般执着?

还真有缘由——

桂王朱常瀛的王府就坐落在这里。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挥军攻入宝庆府,前锋都快摸到衡州府了,桂王吓得屁滚尿流。

一路逃到广西梧州,再也没敢回来。

等张献忠劫掠一通走了,那会儿正驻军袁州观望局势的左良玉,瞅准机会迅速占了衡州桂王府。

随后,他留下一名百夫长专门打理桂王名下的产业,算盘打得噼啪响:

要是桂王日后回来,凭着这几年“代管”王府的功劳,少不了要敲一笔厚礼;

要是桂王再不回来,那王府的田产赋税,可就全落进自己口袋了。

高宇顺听到这些消息,对左良玉的不满更甚,咬牙切齿道:

“这左良玉,把江西和湘南当成自家后院了,眼里压根没朝廷!

霸占桂王的产业这么放肆,再让他这么折腾下去,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

高智成在一旁也气得攥紧拳头:

“干爹,左良玉拥兵自重,还打着朝廷欠他粮饷的旗号,就这么霸占藩王产业。

他手下五万人马,要是真反了,朝廷可就危险了。”

高宇顺眯起眼睛,眼神里透着狠厉:

“哼,左良玉敢这么胡来,朝廷岂能当摆设?

他虽说有五万人马,可未必是铁板一块。

咱们得想办法拆他的台,让他有所顾忌。”

襄阳府城破那天,游击小队意外撞进一幅流民涌动的乱相里。

城墙下、街巷中,挤满了失地无依的百姓——

有的是被苛政夺走田产的农户,有的是连佃田机会都摸不着的赤贫者,像风中的浮萍在乱世里飘着。

当游击队员扬起写着——

“晋豫秦有田可耕,东家宽厚!”

的招旗,几句简单的许诺竟如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百姓眼里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苗,奔走相告的声音传遍街巷。

他们自发推选出领头人,举着招旗、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往洛阳去。

沿途不断有新流民加入,队伍像滚雪球似的越变越大,成了一股挡不住的人潮。

这场面连见惯战火的游击队员都惊着了,谁也没想到。

在这土地荒芜、民生凋敝的年月,就“有地种”三个字,能爆发出这么惊人的号召力。

踏进湖广腹地,游击小队才发现这里的民生比想象中更惨。

田埂间,大片好地都种了桑麻,动辄千顷的庄园围着高墙。

往日种粮食的农人全被赶走,成了街头靠打零工活命的苦力。

男人们扛活挑担,女人们浆洗衣物,小孩饿得嗷嗷哭,老人病弱得直不起腰。

整个长江流域看着热闹,底下却藏着饿肚子的阴霾。

更麻烦的是,这里简直成了盗匪窝。

山里有拦路抢劫的山匪,江面上有抢船的水匪,连官道小径都有路匪横行。

就算大顺军收了些匪众当兵,也挡不住匪患蔓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这些让官府头疼的匪帮,在游击小队眼里却是意外之财。

靠着那神奇的“仁慈煤”,他们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端掉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