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应似飞鸿踏雪泥(一)(2 / 2)

大宋苏轼 凤岛 1013 字 2个月前

见有人来,和尚也不忙起身,如静静的山峦微微抬起头颅。他等在这里,仿佛等待白云的嘴唇以及时间的马匹,等待这三个人的到来。老僧法名奉贤,奉贤法师收留了苏家父子,这一生也许只见过一次的陌生人,却留在了大宋逝去的时光里。

京都已近在咫尺,“越过生死,最好的花朵开在今天”。三人卸下了所有疲惫,在这空荡荡的僧舍里,铺开白天与黑夜,将身心躺平暂时放下。鲜花宁静,河水奔流,像主人一样安详的夜敞开梦境,诗意里吹起口哨,惊起了这些不速之客: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凉如有雨,院静似无僧。

枕润连云石,窗虚照佛灯。

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

苏轼轻轻念着僧壁上的这首诗,像念着一路而来迷茫的雨雪,遗忘的人烟,游离的气息淡如梅花。乡关何处啊!突然禅意飘渺,空漠无所寄托,隐约生出一种想要解脱的出世意念,从此“长途怕雪泥”。

“但这不等于你心怀的欲念我都已放下,也不等于你独酌时的闲愁我真的已经消解…”三年后,苏轼外放陕西凤翔为官,再次踏上此路时已物是人非,但他怎能忘记那座池城和稀薄的年代,廊前鸟飞屋后草枯,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能像杜鹃一样在远离亲人的空寂中,听一听自己的哀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