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工匠论事 二(2 / 2)

一位来自陕甘的商人看着那些\"太平有象\"的摆件连连点头:\"这做工,这寓意,都很讲究。

现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祥和的气象。\"

但一个走南闯北的行商却不以为然:\"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做这种讨喜的玩意?

连朝鲜的船队都被逼得背井离乡,你们难道看不出世道的变化吗?\"

\"话可不能这么说,\"一位本地官员接话道,\"太激进的东西可不好。你看帕尔马就是前车之鉴。\"

一位刚从英国来的商人对着那批折叠家具仔细端详:\"想得倒是周到,就是不知道这种便携的家具,到底是方便了生意,还是方便了逃难。\"

回到工坊,众人对市场的反应议论纷纷。

\"我早说应该做得大胆些,\"小王坚持己见,\"你们看符腾堡他们,不还是有人在激情布道吗?\"

\"那是人家的事,\"老张反驳道,\"咱们小本经营的,还是稳妥些好。瑞典那边连经济学论文都能被说成赤匪宣传呢。\"

\"我倒觉得该多做些实用的东西,\"老李说,\"你们看看那些被迫迁移的人,哪还顾得上风雅?\"

虾球师傅听着众人争论,慢悠悠地说:\"其实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

这世道,有的地方在镇压,有的地方在布道;有的国家在示好,有的国家在较劲;有的人在举行阅兵,有的人在逃难。

我们这些小本经营的,与其争论对错,不如把每种东西都准备些,见机行事。\"

夜深了,工坊里依然灯火通明。工匠们一边干活,一边思考。他们知道,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或许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才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

五月的暖风吹进工坊,带来了一丝闷热。工匠们一边擦汗,一边关注着天幕上的消息。

\"这大国之间的角力当真有意思,\"虾球师傅放下手中的漆笔,\"你们看,英国在打压奥斯曼在希腊的影响力,

西班牙则在打压奥斯曼在尼德兰的势力。法国更是狡猾,在巴登散布普鲁士的谣言,让普鲁士的声望直掉。\"

\"不光是大国在较劲,\"老张接话道,\"连萨丁尼亚都敢对法国人的编年史下手了,直接勒令关闭销路。\"

\"美国那边也不太平,\"小王指着天幕说,\"居然在镇压废奴协会。真是讽刺,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

木匠老李突然开口:\"朝鲜江陵的衣物工匠又在挨饿了。我们这些做工的人,在哪都不容易啊。\"

\"倒是墨西哥有点意思,\"一个学徒说,\"那边的教授批评投票制,政府居然愿意推动改革。乌拉圭也通过了什么动议。\"

正说着,一个跑堂的进来报信:\"陕甘总督府那边闹流感了!不过说是在全力对抗。\"

虾球师傅沉思片刻,说:\"看来我们这批货得改改方向了。\"

这次,工匠们的新作品呈现出三个特色:

第一批是实用防疫用品。老张带头做了一批精致的药箱和餐具,用银器的抑菌效果作卖点。

第二批是救济类产品。木匠老李设计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生活用具,专门考虑到那些生活困难的同行。\"

就算是廉价货,\"他说,\"也得把质量保住。\"

第三批则颇具匠心。虾球师傅和小王合作,制作了一批寓意\"和合\"的摆件,暗含对当前世态的思考。

当货品摆上集市,反响异常复杂。

一位从陕甘来的商人看到防疫用品,立刻买了一大批:\"现在正是需要这个的时候。\"

一个朝鲜商人看着那些平价实用品叹气:\"要是这些东西早点送到江陵就好了。那边的工匠真的很不容易。\"

一位读书人端详着\"和合\"摆件,若有所思:\"有意思。这个时代,有的地方在镇压,有的地方在改革;

有的地方在散布谣言,有的地方还在激情布道。你们这些工匠,倒是把这些矛盾都融在作品里了。\"

但也有不满的声音。一个官员警告说:\"现在这个时候,做工艺品也得注意分寸。你们看看萨丁尼亚对法国编年史的处理。\"

\"可是符腾堡不是还在激情布道吗?\"小王反驳。

回到工坊,争论再起。\"我觉得现在应该专注于实用品,\"老张说,\"你看这疫病、饥荒的,人命关天啊。\"

\"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艺术追求,\"小王坚持,\"要不然和普通工匠有什么区别?\"

木匠老李叹气:\"你们说的都对,可是想想朝鲜那些挨饿的同行,我们是不是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眼看争论要升级,虾球师傅开口了:\"各位都说得有理。这世道,有人在镇压,有人在改革;有人在挨饿,有人在布道。

我们这些小本经营的,还是得在夹缝中求生存。与其争论,不如各做各的,互相配合。只要能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好,就是好事。\"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灯火依旧。工匠们一边干活,一边各自思索。他们明白,在这个世态炎凉的时代,或许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唯有在坚持与变通之间寻找平衡,才能在乱世中存活下去。而这,大概就是他们这些普通工匠的生存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