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贝把蘑菇产业交给皮蛋之后,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和小瑾瑾的衣物,和田奶奶田爷爷告别,跟小李回了县城。
到了县城后,小西贝带着小瑾瑾暂时住在田先生的那间工人宿舍里。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出去找工作。县城不大,工作机会也不多。小西贝先是看到一家酒楼在招伙计,她满怀希望地进去应聘。掌柜的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身材瘦弱,还带着个孩子,便摇了摇头拒绝了。小西贝有些沮丧,但并未放弃。
接着她来到一家布店,这里需要搬运布匹的苦力。小西贝咬咬牙,表示自己可以试试。可是当她试着扛起一匹布时,却发现很吃力,老板见状直接摆摆手。正当小西贝感到绝望的时候,她路过一个学堂,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她心中一动,想到自己小时候读过些书,于是鼓起勇气向学堂的先生毛遂自荐,想当个打杂兼助教的人员。先生看她态度诚恳,又听闻她的遭遇,竟同意给她一个试用的机会。小西贝喜出望外,终于在县城站稳了脚跟的第一步。
小李也跑了很多地方,但是仍未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他看到街上养生馆的生意很好,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保健,有事没事就想到养生馆去放松一下,开个背,泡泡脚。小李不想再像在广东那样给人家出苦力,他想学个手艺,将来自己也开个店当老板。于是他每天到图书馆去看关于养生保健的书籍,还到县里有名的老中医家里去拜访,咨询一些常见的养生问题。但是只懂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听说精通武术和气功的孙师傅有个私人的点穴推拿店,他又到孙师傅的店里去实习。
小瑾瑾已满两岁半,到了上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小李和小西贝都忙,没人能待在家里看孩子,于是小西贝送她去了田先生工作的煤矿上办的幼儿园。由于小西贝和小李都不在这个单位工作,小瑾瑾的学费比矿工的孩子要略高一些,但是小西贝仍选择了这所幼儿园,因为沛县更好的幼儿园,学费比这里贵很多。
刚去幼儿园那几天,小瑾瑾有点不适应,每次都哭,小西贝每次都哄好长时间才能离开幼儿园。放学接她的时候问幼儿园的老师,那里的老师说妈妈走后小瑾瑾也不哭闹,但是经常会默默地抹眼泪。小西贝也是没办法,只能狠下心来坚持送她上幼儿园。慢慢地,小瑾瑾认识了班里的小朋友,上学再也不哭了。后来小西贝接她回家的时候她还唱起了新学会的儿歌。
周围的家长们听到小瑾瑾唱歌,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小西贝也一脸欣慰,牵着小瑾瑾往家走。路上,小瑾瑾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以后还要学好多好多儿歌。”小西贝笑着点点头。
回到家中,小李正兴奋地告诉小西贝,孙师傅夸他学得快,估计再过不久就能出师了。小西贝也分享了自己在学堂逐渐上手工作的事。
然而没过几天,意外发生了。煤矿幼儿园突然传出消息说因为资金问题要关闭。小西贝犯愁了,更好的幼儿园费用承担不起,差一点的又怕教学不好。就在这时,田先生带来了好消息,原来矿上决定重新集资维持幼儿园运转,而且鉴于小西贝家庭困难,小瑾瑾的学费可以减免一部分。小西贝感激不已,小瑾瑾也得以继续留在熟悉的幼儿园,每日开开心心地上学,时不时就把新学的儿歌唱给家人听,一家人的生活虽平淡但充满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田先生突然生了重病,这让刚刚在县城稳定下来的小西贝又心事重重。原来田先生在徐州市工作时认识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个人爱喝酒,经常和田先生畅饮。日积月累,田先生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医生说是喝酒导致的脏病。田先生住进了医院,徐州市的工作也辞职了。
出院后田先生和田嫂回到了沛县县城。小西贝把煤矿上那间房子让给他们居住,自己一家三口租房子搬了出去。小西贝租的房子离煤矿很近,平时上班没时间可以让田嫂帮忙接孩子。
小李仍在孙师傅那里学推拿。小西贝忙着上班,小瑾瑾上幼儿园,这样一直维持了一年多。这一年小李一分钱也没挣,小西贝每个月三百八十块钱的工资全部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多亏了田嫂能帮忙接送小瑾瑾,要不然小西贝连个班也不能去上。
小李学习推拿非常努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认识了不少人,也学习了不少经验,回到家有时间就会到田先生那里去,帮他干点活,打扫一下房间内外的卫生,给田先生和田嫂捏捏肩揉揉背。田先生和田嫂看到女婿这么懂事都很欣慰,为了让小西贝一家三口顺利地度过难关,他们总是尽量地帮助他们,除了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还经常为小李做饭。
有一天小西贝下班回来到田嫂那里去接小瑾瑾。田嫂说:“小贝下班回来了,今天你以前的一个女同事到这里来找你了,她说过几天要请人喝喜酒呢。”小西贝一听喝喜酒忙问田嫂:“是哪个同事要结婚了?她说她叫什么名字了吗?”“哦,她说是陈芙蓉结婚。还说让你带小瑾瑾一块去……”田嫂想了想说。
几天后,小西贝真的带小瑾瑾去参加了陈芙蓉的婚宴。那天,她见到了以前在亚细亚商厦的许多同事。自从亚细亚倒闭后,他们几乎见不着面。那天能在陈芙蓉婚宴上坐在一起聚餐,大家都特别开心。他们都夸陈芙蓉今天打扮得漂亮,也为她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姑娘能嫁到城里来感到高兴。大家都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大家举杯畅饮,一起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