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钢骨海船,行走离京(二)(1 / 2)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属船尾平台那套夺命的秘密武器——

平射钢丝绳。

两门特制平射炮并肩而立,炮口系着的坚韧钢丝绳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经无数次试验改良,这套装置早已练就了一击制敌的本领。

待火炮轰鸣的刹那,绷紧的钢丝绳便如死神甩出的镰刀,横扫之处,再粗壮的木质桅杆也会应声而断;

若转战陆地,冲锋的骑兵撞上这道钢铁绞索,必将被瞬间切割,鲜血飞溅如落英。

这艘钢铁巨舰的每一处设计,都在狠狠砸碎旧有的海战认知,宣告着钢铁与火药主宰海洋的时代,已迈着铿锵的步伐到来。

沿着钢铁阶梯下至舱室深处,八间严丝合缝的水密舱如精密齿轮般咬合排列。

每间舱室里,两座蒸汽轮机正发出低沉的轰鸣,钢铁身躯随着动力震颤。

十六座轮机协同运转,化作推动巨舰破浪前行的强劲心脏。

特制的石油浸制焦炭在炉膛中熊熊燃烧,橙红色的火焰贪婪地舔舐着炉壁,相较普通燃料,它释放的热力更凶猛,燃烧时长也远超同辈。

一旁的煤烟罐连着精巧的收集装置,细长的铜管如灵蛇般蜿蜒,将燃烧产生的汽油蒸汽悉数收纳,让燃料在二次利用中绽放双倍能量。

这艘通体钢铁的巨舰,恰似大明抛向时代浪潮的一枚试金石。

设计师们心里清楚,全钢材质虽彰显着工业的硬核力量,却也背着成本高昂、船体过重的包袱。

若此次试航能让它在碧波中如游鱼般灵动,后续建造时,便会巧妙融入传统智慧——

用木质材料重塑船楼、甲板与船员舱室,让钢铁的坚韧与木材的轻盈跳一曲双人舞,在实用与承重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此刻,这头承载着无数期待的钢铁巨兽,正静静伏在湖畔,等首航的号角吹响,准备用轰鸣的轮机声,为大明航海史写下震古烁今的新篇章。

瀚湖岸边,一座巍峨如山的龙门吊巍然耸立,钢铁巨臂横亘天际,粗壮的钢索如巨蟒般紧紧缠绕着海船首尾。

这庞然大物不仅要将战舰温柔送入水中,更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

若那钢铁巨舰真如铁疙瘩般沉向湖底,它便能凭强劲的拉力,从幽深湖底将其重新拽回人间。

阳光下,龙门吊的轮组缓缓转动,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未知时刻,屏住了呼吸。

朱有建站在观礼台上,望着眼前这头泛着冷光的钢铁巨兽,心头像打翻了五味瓶。

欣喜与紧张如潮水般交替涌来:

欣喜于大明竟能如此神速地造出这般惊世骇俗的钢船,这无疑是航海史上的丰碑;

可更多的却是沉甸甸的隐忧——许大匠太过实心眼,完全曲解了他的本意。

原本的设想里,不过是以钢料打造龙骨,其余部分用铁皮与薄钢板包裹,既能保证船体强度,又能减轻重量,确保试航稳稳当当。

谁料这位执拗的老匠人,竟一股脑造出了全钢巨舰!

这样超前的设计,莫说当世绝无仅有,就连朱有建来自的后世,是否真有过这般壮举,他都不敢打包票。

可看着工坊里许大匠熬得通红的双眼,听着他兴奋又疲惫的讲述,朱有建又怎能狠下心叫停?

毕竟,这是老匠人倾注全部心血的结晶,若不让它一试身手,那份炽热的匠心恐怕会瞬间凉透,碎成冰碴。

想到这儿,朱有建攥紧了观礼台的栏杆,指节泛白,目光死死盯着湖面,只盼这场豪赌能赢来圆满结局,让钢铁巨舰在水波中,划出一道惊艳时代的航迹。

崇祯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的午后,铅云像浸了墨的棉絮压在天际,狂风如无形巨手扯着岸边旌旗,将绸缎撕裂成猎猎碎片。

呼啸的风声里,瀚湖翻涌着青灰色浊浪,层层叠叠扑向堤岸,拍得石墩砰砰作响。

仿佛有巨兽在水底咆哮,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已站在眼前。

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般能掀翻木船的恶浪里,那艘全钢打造的巨舰,真能扛住狂风的獠牙吗?

人群中,许大匠裹着油亮的粗布衫,头发被风吹得像蓬乱的枯草,可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里,却燃着比炉膛更烈的光。

他在甲板上来回踱步,沙哑的嗓音像被砂纸磨过,偏要压过呼啸的风:

\"莫怕!莫怕!\"

说着摸出腰间那尺长的小钢船模型——

同样的钢铁材质,表面还沾着未擦净的金属碎屑,是他日夜摩挲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