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西贼在哪?秦帅可好(三)(1 / 2)

那千夫长带来的队伍,倒像是野地里的草,在哪儿都能扎根。

乱世里讨生活,谁还讲究那么多?

跟谁混不是混口饭吃?

反正都是扛武器走路,能填饱肚子比啥都强。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着林有德走了十天,队伍里的气氛竟悄悄变了——

这些前西军士兵看京鲁营的眼神,渐渐从戒备变成了好奇,再到藏不住的羡慕。

“你们咋天天有肉吃?”

一个黑瘦的士兵瞅着京鲁营战士碗里的野猪肉,喉头不自觉地动了动。

他们自己啃的是糙米掺野菜,偶尔能喝口稀粥就谢天谢地。

“你们的刀咋那么亮?

俺们那刀,砍两根藤子就卷刃了。”

另一个摸着自己腰间锈迹斑斑的短刀,眼里直冒光。

“你们走路咋那么有劲?

俺们天天跟掉了魂似的,你们倒像有使不完的劲。”

有人看着京鲁营战士踩过泥地时稳健的步伐,忍不住嘀咕。

这些疑问像藤蔓似的在俘虏堆里缠来缠去,缠得他们心里直发痒,越发觉得跟着林有德,或许真能换个活法。

其实论起食物短缺,两边差不离。

游击队的干粮早就在路上啃光了,如今也得靠挖野菜、打野味填肚子。

可差别就在怎么把这些“粗料”变成能入口的吃食——

这就得归功于当今陛下给的那本“野外生存手册”。

手册薄薄几十页,纸页都被雨水泡得发皱,却字字是救命的法子。

遇上不知名的野菜,教你先揉出汁液抹在手腕上,半个时辰不红不痒才算安全;

煮野菜时扔把碎石子,能去三分苦涩;

打野味时用草木灰裹着烤,既能去腥又能锁汁。

就连喝水都有讲究,教你用树皮做简易过滤器,铺层草木灰再垫层干草,浑浊的泥水滤出来竟能清透不少;

实在没条件,就把水装在竹筒里架在火上烤,煮沸了再喝,喝着踏实。

更绝的是没炊具时的法子,用宽大的叶子包着米和肉,埋在热灰里焖;

熟了拆开,叶子的清香混着肉香,能把人的魂勾走。

而京鲁营战士手里的刀,更是野外生存的“万能钥匙”。

这物件是陈大匠的手笔——

虽说先前铸加农炮时总出岔子,让人捏把汗,但做这种小玩意儿,他的手艺真是没话说,利落得像切豆腐。

刀具一尺来长,通体用全钢锻打,沉甸甸的压手,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最妙的是那扇形设计:

左边是单刃刀配尖刺,刀刃利得能削断头发,割肉切菜毫不费力,那尖刺更是趁手,近身时能戳能捅;

右边是锯齿加小斧,锯齿细密如梳,锯藤蔓、断树枝跟扯线似的,斧刃虽小却够劲,砍个碗口粗的树桩不在话下。

左右两边各宽两寸,握在手里不松不紧,正合适。

中间还留了个圆孔,穿根麻绳捆上木柄,抡起来稳当得很。

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在蜀地的山林里简直如鱼得水。

砍树搭棚用它,挖野菜刨根用它,遇着野兽劈砍用它,甚至过河时削根木筏也得靠它。

京鲁营的战士们天天攥着它,刀柄都磨出了包浆,早成了比亲兄弟还亲的伙伴。

前西军的士兵们看着这刀,又瞅着自己手里豁口的铁片子,再闻闻京鲁营锅里飘出的肉香;

心里那点犹豫,早被这实打实的好处冲得七零八落——

跟着这样的队伍,总比在泥里水里瞎闯强。

要说这精气神为啥这么足,他们很自豪:皇帝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