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刻的他,已无力回天,只能先寻得一处安全之地,整顿残军。
秦良玉望着战场上的惨状,心中不免有些肉疼。
白杆兵在这场战役中,又损失了三百余人。
如今,可战之兵仅仅剩下五百多人。
那些倒下的兄弟,都是跟随她多年的战友,如今阴阳相隔,怎能不让她心痛?
当各土司准备打道回府时,秦良玉却表情凝重地宣布了一个坏消息:
北面还有三万精锐西贼即将到来!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众人心头。
原来,张文秀在洗劫了几个寨子后,从寨民口中得知,土司们竟带着战兵前往播州,意图消灭大西军。
张文秀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这些寨子还存在,说明张能奇在播州遭遇了困难。
虽说心中不免有些嘲笑西军同僚的失利,但理智告诉他,土司各部如今是敌人,必须应对。
于是,张文秀再次遇到寨子时,改变了策略。
他没有像以往那样进行屠杀,而是驱赶着寨子里的妇幼在前,自己则带着士兵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这一举动,让寨子里的百姓们惊恐万分,他们不知道大西军此番又会做出什么残忍之事;
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稍有不慎便惹来杀身之祸。
秦良玉深知,面对北面三万精锐西贼的威胁,仅凭播州土司联军之力,难以抗衡。
于是,她当机立断,与各土司联合签署求援书。
这份求援书跨越山川,分别送往南面的九处安抚司,恳请他们出兵援助;
同时,也向贵州的三处安抚司发出紧急求援信号,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援。
接到求援书的各土司,虽初时对大都督官印的含义心存疑惑,不明就里;
但他们凭借着对局势的敏锐感知,深切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摒弃前嫌,本着同气连枝的情谊,毅然决定出兵。
几乎每家都将自家的兵力掏空,族中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踏上援救播州的路途。
十二位土司亲自挂帅,率领着八万战兵,如一股汹涌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抵达播州宣慰司。
他们原以为只是来协助播州土司抵御外敌,然而,当他们真正来到此地;
深入了解情况后,终于明白了大都督这一身份的真正含义。
大都督,乃是管理川蜀各土司的核心存在。
这一认知,让他们对秦良玉肃然起敬。
为了表达对秦良玉的尊崇与认可,十二位土司轮流上前,恭恭敬敬地给秦良玉行礼。
这一庄重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礼仪,更是对秦良玉领导地位的承认,标志着她在川蜀土司中的崇高威望。
由此,秦良玉在川蜀大地的地位愈发稳固,她将带领着各方力量,共同抵御即将到来的西贼威胁。
十月初二,天色阴沉,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恶战。
十万播州宣慰司战兵整齐列队于楼山关前,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皮甲鲜明,犹如钢铁长城一般,静静等待着张文秀的到来。
秦良玉身披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前方。
她深知,此次战事凶险万分,但为了守护播州百姓,为了川蜀大地的安宁,她必须全力以赴。
不多时,前方的道路上扬起一片尘土。
众人定睛一看,竟是被驱赶而来的万余妇幼老弱。
他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在大西军士兵的驱赶下,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这一幕,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所有人的心,也令秦良玉怒不可遏。
“这群畜生!”
秦良玉咬牙切齿,却也深知此时根本拿张文秀没有办法,毕竟敌军火炮在手,形势对己方极为不利。